日前應香港工聯會邀請,為其總部拓碑,該碑是一九六四年由首任會長陳耀材所立,至今六十年。
碑拓:是南朝時出現的一種印刷技術,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代表。在印刷術沒有誕生之前,古代遺存下來的文字有不少是在石頭上記下來的。我們現在看到的王獻之玉版十三行是南宋石刻本、淳化閣帖便是北宋石刻本。
碑拓是將碑版上的文字或圖像,用宣紙緊覆在碑版上,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圖形,然後將紙揭下,紙上留下碑版上的文字或圖形。碑拓有“烏金拓”、“蟬翼拓”、“朱拓”等多種形式。烏金拓的顯著特點是墨色厚重,呈現出烏黑且有油脂的光澤,這種墨色使得拓本具有層次感和質感。蟬翼拓與烏金拓的主要區別在於用墨的濃淡,蟬翼拓使用淡墨輕拓。北宋祖刻本淳化閣帖就是采用烏金拓的方法製作的。烏金拓和蟬翼拓反映了不同的審美意趣。烏金拓墨色濃潤、黑白分明,而蟬翼拓則墨色淡而勻淨,像蟬翼一樣輕盈。至於朱拓,就是用銀朱等紅顏料從碑刻上拓印下來的文字或圖形。朱拓不僅保留了原始碑刻的文字和圖像,還為其增添了一層紅色的外觀,增加了視覺上的美感。
碑拓製作過程複雜:包括清潔碑麵、塗白芨水、上紙、用軟刷使紙和碑面貼合、捶紙使紙嵌入碑麵凹處、幹燥後上墨等步驟。
碑拓除了跟拓碑人的技術有關外,與碑刻的深淺有很大關係,若碑刻凹淺,紙怎麽敲也嵌入也不深,拓出來效果就不好。
我學書法時老師教過拓碑,但並未有實踐經騐,這次和書法家葉永潤、張成浦是第一次拓,摸著石頭過河,在實踐中學習。


網絡轉載:文心度曲(https://www.52hrtt.com/global/n/w/info/fifm202407251827532762984)